<%=content%> 按照中央对“十一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规划,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七个明显转变。
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要注意扩大内涵生产;要致力于通过扩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来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质取胜;要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这个转变,要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严格资源管理;要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在“十一五”时期,中国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外需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中国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是要用更大的力度来开发国内市场,使内需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以增强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转变。中国必须更多地启动居民消费,同时在投资中应不断增加民间投资的份额。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从国际上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这是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 资本引进型向资本输出型转变。中国不是不需要资本、技术的引进,而是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高科技领域,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加工型企业,不但不能继续依赖引进,而且要让企业“走出去”。资本输出主要应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国家对外的战略投资;二是促进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兴业。
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中国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等不同发展区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开始实施各区域“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即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王劲摘自<中国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