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
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构建目标、原则与基本框架
2007-10-22 00:00:00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在国务院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开,实现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确立。

  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如何对国有资本监管的思考,而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对于国有资本产权管理和收益管理提出了要求,是完善出资者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方式与手段之一,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机制,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效率而言不可或缺。
 
  一、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财务监管功能定位
 
  加强国有资本财务监管,重要措施之一是构建国有资本预算制度,那么,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所体现出来的财务监管功能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确立与突出了国有资本经营目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要求,各级政府为了加快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迫切要求建立国有资本预算。而建立国有资本预算确立与突出了国有资本经营目标,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国有资产不应有的流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为国有资本预算将国有资本经营的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可充分发挥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建立国有资本预算,便于对国有资本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风险”,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加强国有资本经营过程控制
 
  国有资本经营亦称国有资本营运,指国有资本营运主体以国有资本为基础,通过采用企业重组、资本扩张和资本收缩等运营方式,对资本存量、资本增量、资本配置及资本收益进行筹划与谋略,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以实现国有资本增值最大化。加强国有资本经营过程的控制,一是宏观层面上,通过国有资本预算,可以有效控制、引导国有资本增量和存量变现的投资方向,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微观层面上,通过国有资本预算,重点考核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情况、偿债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及方向等,通过加强国有资本经营过程的控制保证国有资本的安全运作,实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督管理。
 
  (三)完善国有资本经营业绩评价与激励
 
  国有资本预算是国有企业制定经营计划的依据,编制国有资本预算为激励、约束国有资产经营者提供操作平台,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考核。出资人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三项重要权利。国有资本预算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出资人以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国有资本预算为标准,客观、公正地对国有资本营运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国有资本授权或委托经营者的业绩,约束与控制国有资本授权或委托经营者的行为,评价国有资本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并为未来资本预算的准确性奠定基础。